闵行这条180米长的“老东街”竟藏着这么多故事
来源:今日闵行2024.2.5


老东街现状

古庵银杏
老东街29号万寿庵,原名“万通庵”,人称“东庵”,始建于元代,这里是马桥老镇历史的源头。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八月间整修。嘉庆年间改称“万寿禅院”。庵内有前、中、后三棣,每棣三间,中间有大厅供观世音菩萨。有古银杏一株,枝繁叶茂,树龄三百年以上。今为闵行区文物保护点。咸丰兵灾时,万寿禅院大半被毁。同治十二年,钮翰、奚源等募捐重建正厅,修后楼上下六间。光绪四年,钮世愼、奚源续募增建山门,并厢房一间,有碑记。
今存《万通庵募田碑记》,碑立于万寿庵东墙根,青石质半圆形额“募田碑记”。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由住持僧明性所立。

银杏树龄三百年以上
天主教堂
清咸丰七年(1857),马桥东街口(今东街25号)始建天主教圣堂。光绪元年(1875),教堂全面竣工,定名为“圣母无染原罪堂”。光绪三十一年(1905),扩建了七间平房及小屋。民国初称为公堂,下辖有马桥及北桥、颛桥、塘湾地区的11个会口。1918年,建造三上三下二层楼房,作为神父楼,新旧建筑围成一个庭院。马桥天主堂于2000年公布为闵行区文物保护单位。

马桥天主堂
徽帮人家

近年,老镇居民在沙港河大石桥河边发现一块清代晚期的“大石桥捐款记碑”残石,还发现一块“三槐堂”地界石。“三槐堂”,即闻名天下“三槐王氏”的堂号。地界石印证了马桥老街也有“三槐堂”的后裔,他们属于来自安徽休宁的徽帮人家。

老店原貌
老街东首原有陆家河石桥(桥面石幸存),是集镇历史开端之地。向西沿老俞塘河至马桥天主堂大门东围墙是单面上塘街,从马桥天主堂西围墙向西至是双面街。沿街上塘原有石灰行、剃头店、水果店、茶馆、旅店、什货店等。下塘有油坊、粽子店、小吃店、作铺店、南货店、茶馆、酒店、肉庄、豆腐店、摇袜店等。
1920年,胡、林、孙、朱4家联合翻拆上塘房,建造七上七下二层楼,人称“四姓七间楼”。第二年,孙顺德祖父祖母开孙家新兴茶馆(原为三老太茶馆,开设于光绪三十二年),“茶馆一年四季都有说书,5分钱就可以呆上一天。”
1932年,沿街二开间二层新式走马楼的“钮万新南货店”开张。老屋保存完好,钮永建题写的店招字迹至今可见。
在老石桥沿街口南,清末民初,协记庄家油坊用柴油机发电,成为全镇最早用电的街区。

老街茶馆
学校旧址
1931年,马桥天主堂内设男生学校,取名达义小学。次年又设女生学校,名为达德小学。1952年,达义小学并入马桥小学,此后更名为上海县马桥中心小学。
1953年秋,私立强恕初级中学从吴会书院旧址迁至原达义小学校舍内。到1954年学校扩展到有8个班,学生400多人。1956年7月,改为县立中学,更名为上海县马桥初级中学,共9个班级,单住宿学生有100多人。

马桥初级中学校门

20世纪80年代马桥老东街
更多资讯
-
崇阁巍峨 粉墙黛瓦 华飞文创园:志在为居民与艺术鉴赏之间搭建桥梁2025.6.16
浦东川沙镇一直是个宝藏地块,这里虽然偏离市区,但也没有了市区的喧嚣,沉淀下了宁谧与优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艺术节落户浦东,川沙古镇凭借独特的气韵在一众商业化古镇中脱颖而出并逐渐走入了大众眼中。 在川沙… 查看详情 >
-
老厂房变身活力园区 跨界融合打造新载体2025.4.17
在寸土寸金的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有这样一个融合历史韵味和现代工艺的文化创意绿洲——华晔创意园。华晔创意园的前身是上海延安服装厂,作为一家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成立的老厂,它经历了整个服装行业的巅峰时期。上海… 查看详情 >
-
陆家嘴软件园里生机与商机共生共荣,为企业打造工作、生活一站式配套服务2024.11.8
林荫密密,不同风格的楼宇在香樟树冠间若隐若现,在陆家嘴这块寸土寸金的金融核心区域,密集的企业在这里扎根。作为陆家嘴集团投资开发并自持运营的项目,陆家嘴软件园东临世纪大道和杨高南路,南至峨… 查看详情 >
-
波特营:在陆家嘴的繁华中,寻找创意与梦想的碰撞2024.9.6
陆家嘴,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金融中心之一,高楼林立,充斥着现代科技的气息。但就在这一片摩天大楼中,竟深藏着一处红砖房、灰黑窗框,色彩鲜明充满艺术感的欧式建筑群。 作为陆家嘴区域的稀缺文化创意产业园,波…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