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磨一剑,演艺大世界成上海文化新地标,下一个五年如何做

来源:上观新闻2023.11.7

2023年是“演艺大世界”命名五周年。11月6日,演艺大世界品牌发展五周年研讨会在思南文学之家举行,来自演艺产业、城市传播、城市更新等领域的多专家齐聚,为演艺大世界下一个五年发展建言献策。

黄浦区地处上海核心地域,地标云集,文化要素集聚。早在2018年,黄浦区就发布了《“演艺大世界——人民广场剧场群”三年行动计划纲要》,此后又相继制定出台一批演艺文化相关政策规划,为演艺大世界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不断推动演艺产业融合创新发展。黄浦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玉峰介绍,演艺大世界是多种演艺形态汇聚所形成的演艺品牌,是立足于区位优势形成的演艺业态与其他业态深度融合的演艺街区。

五年来,演艺大世界持续加强品牌宣发,持续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强化宣传推广的普及性、推出“演艺大世界 活力艺街区”“全城有戏,全年有戏”“有人经过的地方都可以成为舞台”等主题宣传语,演艺大世界品牌塑造与传播取得显著成效。

目前,演艺大世界已经成为核心区域剧场、演艺空间全国范围内密度最高,名家、名团汇聚,首演、首秀频繁,“剧”“节”“赛”“奖”多维推进的演艺消费产业集聚区。黄浦区域内累计演出剧目超10万场,演出数量连年占据全市演艺市场半壁江山。2022年11月,演艺大世界荣获“上海十大文化品牌”称号。

在讨论环节,专家学者们围绕演艺大世界品牌塑造与发展,为其未来发展建言献策。

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上海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演艺大世界艺委会成员滕俊杰建议,演艺大世界新一轮发展要咬定“双高”目标,即打造文化娱乐的“高光之地”、近悦远来的“高兴之地”。同时,关注数字两端,即“网生代”与中老年一代,满足更广阔的观众需求,可以率先打造多媒体“演艺港”,将最好的多媒体秀集中在演艺大世界里。

同济大学教授伍江认为,在新时代背景下,公共文化活动对城市更新提出了新要求,城市更新则为公共文化活动提供了大舞台。“演艺大世界”正是为上海成为世界演艺之都奠定了坚实基础。

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教授何敏建议,演艺大世界要构建起三位一体的品牌系统,更好地实现演艺大世界品牌的商标价值,形成持续性久、美誉度高的品牌影响力。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孙玮提出,演艺大世界建设应进一步增加演艺与城市日常生活的融合,同时突出上海城市文化的历史性、独特性、先锋性,展现“海派文化”的精髓,塑造上海地标性的区域与代表性文化活动。

该论坛由黄浦区委宣传部、黄浦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办。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