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行供热站华丽变身,打造上海人工智能艺术新地标

来源:原创2021.11.3

曾经的莘庄工业区供热站华丽蜕变,融合了数字艺术、人工智能艺术,正酝酿着全球最前沿的创造,即将成为数字艺术、人工智能艺术新地标。

作为首届世界设计之都大会的预热,2021闵行文创节于今年10月28日至11月下旬举办。其中,10月29日在莘庄工业区落成的热供站数字艺术社区及“沙之书”艾厂人工智能艺术展的开幕,让沉寂多年的热供站以全新的姿态重回大众视野。

持续释放光和热!莘庄热供站蝶变绽放

热供站数字艺术社区,位于莘庄工业区春西路800号,其前身为上海市莘庄工业区热供一站,建于90年代,负责莘庄工业区内部分企业的集中供热,2014年停产后逐渐退出人们视野。2020年,得丘礼享谷启动热供站数字艺术社区的改造和建设,通过对空间的改造与全新功能的赋予,在保留工业结构原貌的同时,引进了数字艺术和人工智能艺术概念。目前,热供站数字艺术社区已于10月底正式对外开放。


建成后的数字艺术社区包含艾厂人工智能艺术中心、艺术与人工智能实验室、张周捷数字实验室、马良工作室等众多艺术家工作室,旨在塑造集艺术展览、艺术家驻留、数字工厂、人工智能数字艺术研发及孵化为一体的数字艺术社区,吸引更多前沿的艺术创新和探索。其中,艾厂人工智能艺术中心由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艺术与人工智能实验室发起成立,是国内首个支持、推动和孵化国内外与智能算法相关的创作者及作品的艺术机构。

开启艺术之旅!中国首座人工智能艺术中心建成

当日,艾厂人工智能艺术中心开幕大展“沙之书”也在热供站数字艺术社区同步向公众开放,这也是今年闵行文创节系列活动之一。展览以文学化的方式切入,用以小见大的方法论带领观众一起了解人工智能艺术的可能性与创造张力。

 
开幕展“沙之书”的灵感,来自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1975年的短篇小说《沙之书》,书中描绘出一个类似人工智能的非技术载体——一本能够生成万物的书籍,书中的“我”可以翻页却无法预测翻出的内容,如同人类无法完全理解神经网络中“黑盒”的运作原理。

展览邀请观众代入小说中“我”的视角,感受那像沙一样无始无终、无穷无尽,使人着迷又令人惶恐的人工智能创造力,体验它所营造的扑朔迷离的想象世界。事实上,该展览本身也是由机器与人类共同完成的一场“人工智能艺术实践”,比如“领养”独一无二的“虚拟蝴蝶”、重回《一千零一夜》与由人工智能驱动的国王一起合写故事、欣赏机器在艺术家的要求下尝试描绘出族谱……沉浸式感受人工智能与艺术相融合所碰撞出的神奇火花。本次展览展出来自艺术家索菲亚·克雷斯波、大悲宇宙等7位艺术家的33件作品,展览将持续至2022年4月11日。


作为中国首座人工智能艺术中心,艾厂人工智能艺术中心积极支持、推动和孵化国内外与智能算法相关的创作者及作品,为当下人工智能艺术的挑战、实践和创意提供更为丰富的见解。除了与国内外知名机构合作,定期举办展览、讲座论坛, 出版相应的研究成果,在实践层面上,艾厂还将积极推动和探索人工智能艺术的应用场景,致力于成为人工智能艺术前沿的开拓者和推广者,探索创意的未知边界和可能性。

汇聚科技与人文之美!打造闵行文化新地标

让科技赋能艺术,让艺术智造生活!近年来,人工智能发展突飞猛进,不仅应用到各行各业,也涉及到艺术领域。热供站数字艺术社区以人工智能和数字艺术为平台,致力于打造最美的数字艺术工厂、人工智能数字艺术研发与孵化中心、国内外艺术家驻留地、人工智能数字艺术展览展示地。


未来,“热供站”将会承载更多艺术家的实验和梦想,持续释放光与热,吸引更多艺术人才和艺术产业入驻莘庄工业区,为闵行文化软实力提升注入精彩内容和创意空间。

作者:陆怡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