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供给满足多元需求,圆更多人的“安居梦”

来源:上观新闻2024.1.23

床位月租金不超过千元,房内冰箱、空调、独立卫浴等一应俱全;公共区域有快递柜、智能售货柜,还有电瓶车充电站;距离租户的工作地点很近,租户“抬抬腿”就能到……上海首批“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揭牌之后,不少快递小哥、环卫工人、保洁阿姨、保安大叔等已拎包入驻。因为这“一张床”,这些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们更快融入了这座大都市。
这是近年来上海加快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的一个缩影。为来沪新市民、青年人和一线务工人员提供住房保障,不仅解决了他们住得贵、住得远等难题,更让他们对未来怀有美好希冀,也是一座城市民生福祉乃至发展动力的具象体现。
城市不仅要有高度,更要有温度。上海两会会场内,如何更好构建“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的多层次租赁住房供应体系,引起广泛热议。多元化需求如何满足?供需如何精密接榫?配套建设如何跟上?代表委员积极建言献策。
如何满足“从床到房”的多元化需求?
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一个“家”字,尽显城市的诗意与温度。这个“家”,对需求各异、情况各异的来沪新市民、青年人和一线务工人员而言,可能暂时是一张床,也可能是一间房、一套房。多样化、多元化的住房需求,如何满足?
坚持问题导向,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原则。市人大代表,闵行区委副书记、区长陈华文表示,闵行区保租房的房型种类“高、中、低”都有,除了面向家庭的“一套房”、面向新市民、青年人的“一间房”产品外,闵行区同步关注公共服务行业和产业一线工作人员租房“远、贵、难”的痛点,定向推出了“一张床”。

闵行区马桥镇中青路上的“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

市人大代表、松江区委书记程向民表示,经专项小组调研发现,在松江申请或已入住保租房的租客有外来人口比重大、青年人为主、对通勤时间敏感等特征。“据此,松江充分考虑单身青年、双人合租、情侣夫妻、三口之家等不同人群的租赁需求,户型设置了一居室、两居室及少量三居室。针对快递员、环卫工、物业人员等一线职工,提供租金更低的‘一张床’安居保障项目。”
多元化需求对应多元化房源筹集方式。市人大代表、普陀区委书记姜冬冬表示,作为人口大区、居住大区,普陀正不断拓宽保障性租赁住房房源筹集方式。“一方面要引导国资国企集中新建一批,另一方面要鼓励市场主体将闲置非居存量房屋改建为保租房。我们还利用城市零星更新转化一批,去年已有5幅存量非居用地启动土地性质调整程序,可提供租赁住房建设用地约3.06万平方米。”
市政协委员、上海《理财周刊》社副总编辑黄罗维也指出,推动保租房建设,不仅要强化政府作用,也要积极运用市场化手段。“建议进一步拓宽融资途径,探索运用金融手段,把企业资金引入租赁住房市场,有效发挥企业在市场中的主体作用。”
住房问题,关乎房地产市场的健康稳定、关乎民生福祉,还关乎城市的人才集聚、关乎城市的凝聚力、吸引力。要满足“从床到房”的多元化需求,坚持“问题导向”之外,也要坚持“人才导向”。
致力于打造“温暖家”的青浦区,正形成不同类型的房源矩阵。“我们区有可供院士专家等顶尖人才入住的高品质‘青峰小院’,有可供家庭改善居住的舒适温馨房型,有适合青年人落户扎根的精致户型,还有专属于一线工人的经济套间。我们还通过试点宅基地整租,打造规模型乡村租赁住房,全方位无缝对接各类租住需求。”市人大代表、青浦区委书记徐建说。

改造后的青浦区华新镇叙中村农村出租房

市人大代表,奉贤区委副书记、区长王益群表示,奉贤目前正抓紧推进南桥源沈家花园地块青年人才公寓改造项目,将为周边教育、医疗系统等企事业单位的青年人才提供50多套高品质单身公寓。“针对求职季来奉就业创业的青年人才,我们打造了一批‘贤来客栈’,为他们提供1天到7天的免费优质居住服务。”
“住房问题已成为制约高层次人才引进的主要矛盾之一。”市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主任兼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柯政指出。他建议通过大幅提升住房补贴,让各层次人才在上海都能租住得起体面的房子,并制定根据服务年限给予“退休奖励”的标准,让房子问题不再成为人才选择上海的障碍。
租赁房供需如何精准匹配?
不少代表委员指出,在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过程中,一方面要关注需求端,避免交房后“货不对板”、租赁房闲置等问题;一方面要关注供给端,强化供给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多元化需求需要多元化的供应,如何让供需两端精准匹配?
“关键在于摸清保障性租赁住房需求和存量土地、房屋资源情况,规划先行、以人为本、定位准确、按需施策。”市人大代表、崇明区委书记缪京表示,要统筹考虑人口、产业、土地和重点发展区域,优先选择交通便利、配套设施完善的区域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比如,位于崇明区长兴镇的城投宽庭泊湾社区,主要服务对象就是长兴岛上海洋装备企业的员工。“另外,项目建设前期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比如多人宿舍型房间的卫生间利用率较高,那就一定要做到干湿分离来满足多人使用的需求。”
姜冬冬表示,在普陀,新建的保租房项目在轨交站点周边供地占到75%(轨交站点1公里范围内),并集中覆盖桃浦智创城、中以产业园等租住需求集中的区域。另外,将部分利用率较低的其他存量保障性住房转化为保障性租赁住房,也是“供需匹配”的重要手段。“目前普陀区23个存量非居改建类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出租率平均接近80%,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职住平衡和供需适配的问题。”
市人大代表,团市委副书记、市青联主席邬斌建议,要让青年从“忧居”到“有居”,就要加强供给,积极引导企事业单位、产业园区等各类主体参与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同时积极推广“青年驿站”模式,加大企业公益租赁房源筹集力度,让更多逐梦而来的年轻人感受到上海的城市温度。
不少代表委员认为,保障性租赁房建设要以需求为导向优化供给,结合产业发展、人口导入、人才成长不同阶段的居住需求,进一步增强保障性租赁住房的适配性。同时,应鼓励人才集聚的事业单位、研究机构以及园区企业利用自有存量用地建设单位租赁房、人才公寓等,在容积率提升等方面要“一事一议”,最大程度利用中心城区稀缺的土地资源。

黄浦区首个社区型保租房项目——璟湾公寓内景

后续管理服务品质如何提升?
家与房,并不是钢筋混凝土的空壳,更重要的功能是有温度的生活空间。“安居”二字,内涵远超房子的硬件本身。多层次租赁住房供应体系建立后,如何提供更好的后续管理和服务,提升租赁住房的生活品质?如何构建人人参与、负责、奉献、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体?
在青浦,街镇(园区)已全面落实属地管理主体责任,将保租房纳入社会综合治理和社区网格化管理,做好住房租赁合同网签备案、“群租”综合治理等工作。“我们还在保租房项目构建智慧家居、智慧安防、智能入住等系统,信息与属地人口办、公安等相关部门互联互通,全方位保障租客安全。”徐建表示。
陈华文表示,闵行已升级了租赁住房地图2.0版,并在“闵行区租赁住房信息平台”上整体展示、定期更新,方便租客群体第一时间了解房源动态。在选房、签约办理方面,通过随申办“我要租房”,或通过市房管局保租房系统,可进行资格审核、看房选房、网签备案并办理居住证,方便快捷。“我们还建立了政府方、投资方、物业管理方、租户委员会方四位一体的‘租委会’机制,形成共治共建共享格局,及时回应租户需求。”
“考虑到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是开发企业自己投资、自己开发、自己运营的持有型资产,开发企业是工程产权所有权人,开发企业始终承担着项目所有建筑主体结构质量、设备设施维修维护责任和义务,参照销售型商品房规定购买缺陷险并不适用。”市人大代表,静安区彭浦新村街道党工委书记、人大工委主任任伟表示,建议对于保租房项目由产权方自主决定是否需要购买工程质量缺陷险。
公开信息显示,本市多个新建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刚交付就出现了“排队租房”的火热景象。来自工商联界别的委员们调研发现,这些保障性租赁住房与高品质商品房小区几乎没有差异,在交通、环境和社区管理等方面都能满足人才的需求。“这样高品质的保障房还能多一些吗?”部分代表委员建议,对于保障性租赁住房,要在建设用地上给予政策倾斜,同时进一步探索租房补贴、退税等政策,让租房市场长期稳定发展。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