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环上生态公园建设圆满收官贺新春,春光公园灵感源自《桃花源记》

来源:上观新闻2023.1.19

深入贯彻“人民城市”重要理念,优化“一江一河一带”生态空间布局,建设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的公园城市,上海正全力推进环城生态公园带建设。

今天(1月18日),普陀区的春光公园建成开放,这意味着上海规划率先建成的7座环上生态公园(宝山区丰翔智秀公园,普陀区春光公园、李家浜公园,嘉定区绥德公园,闵行区梅陇生态公园,浦东新区沔青公园、金海湿地公园)在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之际圆满收官。

截至目前,这7座环上生态公园除了李家浜公园暂时受外围市政道路施工影响外,其余6座均已向市民开放。

外环西侧的粉色海洋

春光公园位于普陀桃浦地区,东临S20外环高速,西至新槎浦河,南至金昌路,北至武威路,总面积21.5公顷,今天开放的是凌家浜以北的一期区域。

“两三个月后,春光公园将成为粉色的海洋。”上海市园林设计研究总院副院长刘晓嫣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据《真如志》记载,“桃浦河两岸,昔日多植桃树”,桃浦地区因而得名,加之桃原产于中国中部及北部,栽培历史悠久,是我国传统民俗喜爱的一种植物,所以春光公园在规划建设时就明确以桃花为主题。

若从高空俯瞰上海,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沿着外环高速两侧的“绿环”将上海中心城区拥入怀中,这是上海耗时20多年打造的环城(外环)绿带。

截至去年9月,环城绿带已建成绿地约4000公顷,占上海中心城区公园绿地面积的18%,最“窄”处也有500米,许多当年植下的小树苗已长成参天大树。

春光公园的前身就是环城绿带普陀段的一部分,本身具有较好的自然基底。

刘晓嫣表示,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春光公园原有的大部分乔木被充分保留,包括湖边的水杉、溪间的朴树、叶大如掌的悬铃木等。

在此基础上,公园新增约1600株彩化植物,“主力”是紫叶桃、碧桃、五宝桃、寿星桃、帚桃等多种桃花品种,还有花期同样在春季的粉色系垂丝海棠。每年3月初到4月中下旬,园内桃花、海棠竞相开放,满足市民游客观花、观叶、观枝的多样化需求。

除此以外,还有秋季绯红如画的红枫、鸡爪槭等色叶植物,让春光公园不仅有明媚的春光,还有惊艳的秋色。

灵感源自《桃花源记》

记者注意到,春光公园多片桃花林均沿着水边种植,春日晴空下,湖面也将“种”满粉色的桃花。

“《桃花源记》是我们设计的主要灵感来源,恰巧春光公园内的水系十分丰富。”刘晓嫣表示,公园对原有水系进行了全面梳理,利用排水系统,将零散水体串联成网,并采取清淤、种植“水下森林”等手段改善水质,水体透明度由0.3米提升至1米以上。

公园巧妙利用山水地形和林下空间,打造了一湖一岛一环,寄托人们对桃源美景的向往之情。

到二期建成后,市民游客可从公园东侧外环高速下的桥洞“桃源洞”开启“桃花源”之旅,甚至可以坐船进入公园中央的桃源湖,寻找和观赏“缘溪踏行”“落英水岸”“芳草满坡”等10个特色景点。

届时,有兴趣的市民游客可以对照景点翻看《桃花源记》,评判下化为现实的“桃花源”是否如书中描绘的那样。

“桃源洞”现状

“桃源洞”设计效果图

“变得都认不出了,大家春节有了新去处。”因为“家门口”没有大型绿地,家住桃浦新村的许先生夫妇多年来一直习惯到这片外环林带来散步,对于焕然一新的春光公园,老两口赞不绝口。

据介绍,春光公园在设计之初就开始不断问计于民,花了大量时间对公园周边的居民进行调研、走访,及时将群众的意见建议反馈给相关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还让居民深入参与公园的命名等活动,力争让环城生态公园带真正成为市民认同、喜爱并引以为傲的多功能生态空间。

目前,公园根据周边居民所需,已安装了夜间照明、智慧监控、一键求助、大凉亭、儿童游乐广场等便民服务装置或设施。

10座公园蓄势待发

到2035年,上海将基本建成环城生态公园带——一个以外环绿带为骨架,向内连接10片楔形绿地,向外连接17条生态间隔带,与“五个新城”环新城森林生态公园带密切衔接的宜居宜业宜游大生态圈。

根据规划,环城生态公园带上将有50座环上生态公园,目前已建成21座,还将提升改造、新增29座。

今年,上海正在全力推进10座环上生态公园(徐汇区华泾公园,宝山区顾陈路公园、胡庄公园,普陀区启动林公园,闵行区春申公园、锦梅公园,浦东新区沿北公园、汤巷公园、秀南公园、高科路公园)实现开工建设,今年起将陆续建成并与市民游客见面。

制图:叶田媛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