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宇基本概况

  • 总楼层:6楼
  • 建筑面积:5568平方米㎡
  • 地址:上海市黄浦区汉口路309号
智慧空间 > 园区楼宇 > 当前房源

申报馆“回归”——百年建筑里上演的更新迭代

1872年4月30日,英国人美查在上海的汉口路转角(过去叫做望平街)创办了《申报》,其跨越了晚清、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三个时代,一代又一代报人在此细观世界风云,记录历史沧桑,承载光荣梦想;也正是在这里,诞生了20世纪的中国报业大王史量才;当年的申报馆里有着世界最先进的印刷轮转机,楼顶还养了三四百只意大利信鸽,用于记者的远距离发稿……

作为中国现代报业的发源地,申报馆的辉煌已封存进历史,难以一言道尽,但这座老报馆建筑却始终屹立着看尽繁华都市的风云变幻。
申报馆大楼建于1918年,是一幢带有新古典主义装饰风格的近代欧式建筑。大楼是五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共有100多个房间,占地面积736平方米,建筑面积3680平方米,外墙檐口下部和壁柱均有花纹。申报馆二层挑出阳台,栏杆美观,阳台座下亦有装饰性的图案。当年底层是印刷厂,有排字房、铸字房、纸版房、铅板房及铜锌版制造工场等。二楼是营业厅。申报馆三层是经理室、董事会、餐厅、会客厅。四五层有图书馆、校对室、照相间,编辑室则在二三四层皆有。该楼甚至还设有搬运货品的大型电梯,这在当时的亚洲地区是少有的。当时,一位美国新闻界人士参观后曾感慨地说,这样的报馆即使在美国也是为数不多的。

所以,“申报馆”这三个字已不仅仅是新闻与传媒领域先驱的缩写和代名词,甚至算得上是海派文化的一个承载,是一块珍贵的史碑!

百年来,这个空间几经变迁。

现如今我们看到的这幢外墙古朴的老楼,建成于1918年,当时拆除了原有2层砖木结构老楼,重建为5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大厦,檐口和二楼阳台的装饰为古典主义风格。1949年5月27日申报停刊后,该楼转给解放日报社使用,宣告新中国新闻宣传工作的开始。现在该楼被列为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保护单位,后来又一度成为创意办公楼和一家港式茶餐厅的所在。

直到2015年5月,由复旦校友众筹的申报馆咖啡(The Press)正式揭牌成立,沉睡在历史长河里的申报馆竟然以如此小资的姿态回归了,带着其“言论自由”和“新闻独立”的精神。

申报咖啡馆搜集了申报百年来的老照片,高挂陈列在墙上,装修设计上也保留了其原有的雕花穹顶及钢筋水泥柱,更将其刊头“申报馆”三字拓印在了二楼中厅。

除了装修上营造“梦回申报”的意境之外,申报咖啡馆也并不甘于只是一个喝咖啡的小馆儿。这里不定期举办各类论坛、讲座与展览,聚焦媒体、文化,金融,支持创业创新,试图以咖啡馆的机制建立起文化交流的平台,再次开启上海文化公共空间新领地。

“申报馆”在设计上保留了1900至1930年建成的办公建筑结构,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翻新后,使其成为舒适开放的LOFT 空间,专为创意产业打造。申报馆秉持可持续性和减少人工能源的理念,每户单元中运用大窗和玻璃门,最大限度地发挥自然阳光的照射,并最大化使用自然空气流通代替电力空调系统,保持温度平衡。申报馆在屋顶露台上的种植蔬菜以达到增加绿化,净化空气的效果。申报馆 建筑内部使用再生建材并尽可能维持低用水量。

“申报馆”不仅是一个办公空间,更希望以开放的空间提高生产率水平和社群网络建立机会,为国内外创意企业集团和工作室打造聚集地,最大限度地提高新业务机会,创造成功的合作伙伴关系。申报馆不仅使 ”静安设计中心“ 的内部租户良性互动,也期望推动临近的商业伙伴们交互创造更多绝佳的创意和商业机会。这样的创意办公楼在南京东路办公楼和外滩办公楼群落中,虽不起眼,却又有一种厚重和独特的味道。

物业介绍

申报馆

  • 注册时间:1949-10-01
  • 经营范围:商业、办公

申报馆的面积价格: 1、申报馆办公部分: 建筑面积为52平方米至1200平方米 2、商业部分建筑面积分别为: 1、250平方米; 2、408平方米 3、330平方米、 4、1000平方米 申报馆另有免费的会议室,茶水间,每层楼都有茶水间,可容纳8-10人的会议室。

楼宇动态